2015年,廊坊市立足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产业创新联盟;坚持把协同创新作为基本路径,构筑利用京津创新资源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一是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按照国家总体要求和全省区域功能定位,廊坊未来的发展定位为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规划编制已委托中关村研究院等单位进行编制。重点在主城区、北三县和永清、固安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环首都科技创新带,在南部三县打造传统特色产业提升与高端装备制造相结合的环天津科技产业带。
二是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科技交易市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咨询、融资、代办、交易等一站式服务。
三是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器。每个县(市、区)的品牌园区至少建立1家1万平方米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构建北京研发、廊坊孵化转化和中试落地的工作链条。
四是共建一批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加快与北京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合作,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市技术研发机构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
五是推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挂牌上市。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和差异支持,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总数达到3000家以上,全市挂牌上市科技型企业达到35家。
六是推动一批园区上档升级。通过园区整合提升,申报1-2家省级高新区,推动固安京南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七是引育一批技术创新团队。加快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对科学技术领军人才制定特殊政策,培育和吸引一批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优秀创新群体。
八是完善一批创新创业政策。制定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创新、科技金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聚集的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人员技术创新、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持等一系列有效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特别是针对科技金融弱,市财政拿出不少于一个亿的资金,设立引导性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