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保定市北市区把科技工作做为领方向、牵全局的大事,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导向、激发活力,发挥好科技工作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围绕和服务于河北“中关村”和“白洋淀科技城”起步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强力推进科学发展。
一、完善政策、增强活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环境,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白洋淀科技城”的新形势,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科技工作,并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河北“中关村”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支持河北“中关村”建设,推进创新创业的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保定工业园区引进优秀人才的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目标,促进了科技资源的优化,增强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二、明确导向、支撑强力。北市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增强科技资金设置的方向性和科学性,打造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孵化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助力器,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在原有基础上,2014年,区财政开始增设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创业的扶持奖励,重点加强创新创业辅导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突出创新主体培育,激发原生力;发挥驻区高等院校聚集的人才智力优势,对于地校企校开展科技对接合作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进行扶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发促动力;实施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对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等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区科技计划项目投入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带动企业和社会的投入,激发聚合力。
三、扎实推进、聚焦发力。2014年,北市区以“白洋淀科技城”起步区为中心,做了大量实际的、基础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1、根据“白洋淀科技城”起步区的产业定位,进行大胆尝试,充分利用河北大学高校资源优势和保定工业园区闲置厂房,建设了昊科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立了“京津冀创意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其“保定市北市区昊科科技文化人才创业项目”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北省县域特色人才项目。
2、“保定支点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各县、市、区率先取得突破;与北京中关村常青藤创业研究中心合作的“保定市大学城人才创业开发基地项目”成功落户建成运营;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3、申报认定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市下达工作任务,其中2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企业通过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1家校企合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入省级管理序列;新建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资金支持240万元;22项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7项成果获得二等奖,11项获得三等奖。2014年年底,区科技局连续第三年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县(市、区)科技局”。
2015年,北市区科技工作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全面激发新动力,以协同发展、创新发展为主线,继续围绕河北“中关村”、“白洋淀科技城”聚焦发力,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