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石家庄市科技局被省科技厅评为2012年度全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市科技局”,鹿泉市、辛集市、正定县、平山县、无极县等5个县(市)区科技局被评为先进单位,19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2年,石家庄市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着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全市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为石家庄市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争取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等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富民强县、国际科技合作、重大科技专项、创新基金等方面,争取和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全年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221项,资金逾1.3亿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60项,资金1.07亿元。
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31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45项,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267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28项,评出市科学技术奖82项。新增专利申请4962件,同比增长33.2%。专利授权量达34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51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首位。
大力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华药、石药、神威、以岭4家企业承担了15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参与的7项研究开发项目全部通过国家验收。神威药业“益气通络颗粒”获国家新药证书,华药“华北制药企业新药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取得新药临床研究批文4个、获得新药证书3个、实现产业化新产品10个。一批市级重点生物医药项目通过验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切实推动了全市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石家庄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36个项目列入国家863和省科技支撑计划,带动了全市半导体照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加大对动植物新品种培育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2012年,石家庄市有6个玉米、2个棉花、1个旱稻、1个小麦、9个果品(包括2个大枣、3个核桃、3个葡萄、1个草莓)等19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3个蔬菜品种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多个小麦品种成为了我省主要种植品种,为粮食“九连丰”作出了重要贡献。粮食丰产工程藁城示范区高产攻关田亩产达650.1公斤,国家、省富民强县专项带动示范区特色产业总产值达1.9亿元。新增3家省级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石家庄市共选派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230人,省级特派员100人,新建市级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8家,4家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新认定市级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7家。栾城县农林高科技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全市已拥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12家。全年培训农民约110万人次,引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180项,培育和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3个。经过四年的指导和扶持,全市科技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示范村人均收入6116元,建立科技示范基地92个,创建农业合作社65个,引进新技术441项,推广新品种165个,特色产业产值达到70亿元,科技示范村发挥了对石家庄市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加强涉及民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围绕石家庄市“碧水工程”工程和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14项。围绕疾病防治临床技术研究,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20多个。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实施了一批科技课题,为全市食品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培育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4家。指导、推荐河北申科电子公司等3家企业成为河北省上市后备企业,累计推荐上市后备企业达17家。其中,石家庄中煤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全市累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1家。2012年,华北制药和河北申科电子公司被列为2012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市累计达到7家。全年培育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8家,创建无假冒专利示范商贸企业60多家,消除“零专利”企业115家,指导和帮助企业取得银行专利权质押贷款7200万元。
在政策、项目、经费、人才、科技平台等方面向创新型企业倾斜,加大对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012年11月,石家庄中煤装备制造公司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成为我省唯一一家入选此批次的企业。在2012年全省认定的全部1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中,全市共有河北实华、工大化工、华北制药等3家企业入选。2012年,全市新认定市级创新型企业14家。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创新型及试点企业5家,省创新型及试点企业26家,市级创新型企业38家。
经过几年的培育,创新型企业已经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2011年,5家国家创新型及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9.5亿元,纳税总额达11.6亿元,研发投入达8.94亿元,申请专利151项,拥有国家级知名品牌10个,省部级知名品牌31个。2011年,24家市级创新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18.2亿元,纳税20.4亿元,投入研发经费14.7亿元。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9家,省级研发机构22家。
加大对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创新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将财政科技支出向扶持公共科技平台建设方面倾斜,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动省重点项目石家庄科技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预计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孵化器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0家。2012年初,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方大科技园晋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全市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其中国家级3家,孵化器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12家,毕业企业106家。
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目前,全市地域内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77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家,省重点实验室3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8家。中欧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通过FDA认证,石家庄生物产业基地技术服务平台已具备欧美通用标准检测分析、技术服务、质量认证、国际合作等重要功能,石家庄快速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整合仪器设备1665多万元,服务企业370多家次,石家庄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全面投入使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2年,新认定全市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各15个,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11家。石家庄市先后与41名院士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科技合作交流,院士参与指导实施合作项目47个。
推动产学研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加快。着力引导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与核心竞争力。2012年,石家庄市科技局、财政局联合创立了“石家庄市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这在我省属于首创。市财政安排补偿资金800万元,支持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缓解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瓶颈。年内举办大型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2次,投资总额超3.6亿元。市政府分别与中科院遗传所农业资源中心和西北工业大学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全市技术交易活动进一步活跃,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加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力度,全年争取国家、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3项,资金1748万元。中电科13所加入国家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河北先河“环境监测仪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新认定为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全市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