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遵化市科技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繁荣绿色幸福新遵化”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遵”战略,为建设创新型遵化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截止到2011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8%。先后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科技兴县’先进县”、“河北省《一县一业一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县”、被河北省科技厅授予“河北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县”、“河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县”、“河北省燕山山地食用菌科技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做好“产学研”结合,狠抓科技项目攻关。在发挥本土人才作用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的37所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专家教授121名,引进科研成果328项,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参与重大项目的立项、技改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十一五”以来,全市共确定科技攻关、推广、星火计划、山区开发等科研项目251项,承担国家、省、唐山市科技计划68项。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一是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196个、新技术52项,到2011年,全市农业新品种覆盖率、新技术推广应用率分别达到97%和92%,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同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开展项目研发与示范,实施了山区万亩绿色板栗标准化开发与示范、酸枣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综合技术开发、北方食用菌特色产业综合开发、玉米新品种引育等70项农业科技项目。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农业企业争取项目、开展技改、扩大规模。“十一五”以来,农业企业共承担唐山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2项;取得成果30项,其中5项达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着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农产品检测中心已具备对农产品中硝酸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全面检测的能力,全市农产品市场抽检率达到了85%以上。农业信息中心为全市农民搭建了宽广的农业科技、经济信息传输平台,到2011年底,农业信息网络已联接25个乡镇、130个村、30家龙头企业,发布信息1万多条,上网点击24万多人次。
坚持“科技兴企”,加快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步伐。2011年,全市科技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5亿元,上缴税金12.8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4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7.6%。一是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改善。三是企业科研机构得到发展。全市厂办科研机构已发展到57家,建龙、栗源、广野等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都与高等院校开展了合作,研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四是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
健全科技管理体系,创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十一五”以来,先后修订完善了《遵化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优秀才才的若干规定(试行)》、《加强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的意见》、《遵化市授权专利补贴办法》、《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和《遵化市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补贴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科技创新、科技服务能力逐渐加强。建立了1个大院(星火科技专家大院),2个基地(农民研修基地、农村信息化基地),15个产业研发中心(食用菌产业研发中心、玉米育种研发中心、蔬菜加工产业研发中心、钢铁材料研发中心、酸枣研究开发中心、板栗加工产业研发中心、燕山区域农业试验研究中心等),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其中食用菌、玉米育种、蔬菜加工、钢铁材料8个中心被列为唐山市级研发中心,蔬菜加工产业研发中心、农村信息化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首批星火计划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唐山金马集团被省科技厅等部门认定为河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