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WAP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阅读内容

廊坊市科技局推进专利工作迈出新步伐

发布时间:2012-08-22 00:00:00    点击:分享:

  廊坊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专利工作作为调结构转方式和提升全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以自主创新支撑经济突破、以知识产权保障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加大专利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大经费投入,注重专利与创新联动、与创牌联动、与创优联动,使全市自主创新和专利工作跨上了新台阶。截止去年底,全市已累计申请专利10242件,授权专利615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81件,授权384件。全市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人均专利申请量等主要指标处于全省前列。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4279件,授权量2792件,比“十五”分别增长85.2%和11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952件和174件,同比增长250%和100%。从2009年开始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千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市实施专利项目3000余项,累计新增产值200亿元,利税20亿元,创汇5亿美元。

一是注重优化环境落实《专利法》。建立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专利管理体系。全市已构建起以市知识产权局为龙头,各县(市、区)知识产权办公室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部门为触角的横向通、纵向联的专利管理体系。在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由廊坊市科技局组织牵头,联合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及市场500余家(次),纠正查处涉嫌冒充知识产权案件50余件,全年假冒专利产品上柜率低于1.5%。制定政策,优化专利发展软环境。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专利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专利专项资金,用于资助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和专利宣传培训。同时,引导县(市、区)政府安排专利申请资助配套资金。霸州市和三河市设立了专利专项资金。两年来,全市共资助专利申请1500项,金额200余万元,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专利资金500万元。规范执法,建立专利保障体系。按照《专利法》要求和国务院、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专利执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五年来,每年开展“雷雨”、“天网”等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推出了公布专利行政执法热线电话、在华北知识产权网开设打击假冒和冒充专利、举报专利诈骗专栏等多项具体措施。并在市政府“中国·廊坊”网站上链接了“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大型网展等内容,召开了保护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打侵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加强流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各大型商场建立了专利产品登记备案制度,实行关口前移,严把进货关,封堵侵权、假冒产品的流通渠道。

二是注重宣传引导普及《专利法》。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利权的宣传引导,专利宣传培训广泛而深入,做到了宣传多样化、培训经常化。利用每年《专利法》实施纪念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月科普宣传周等,通过举办专利座谈会、新闻发布会,举办大型报告会和知识竞赛,在报纸电台开辟专栏,设立专门网站等多种方式,集中开展专利知识的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特点,分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各种专利宣传培训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的专利意识。几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50余期,发放资料10余万份,解答群众咨询万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公众专利保护意识。

三是注重创新服务用好《专利法》。在专利工作中,加强了科技计划中的知识产权产出管理,在项目立项时,将能否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必要条件,以确保科技项目的含金量;对一些重大的创新项目,要求必须有相应的专利,确保验收的项目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以保证创新成果的市场地位,尤其是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的项目,专利产出更加明显。三年来,组织实施新型能源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农业示范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200多项科技专项,重点支持了新奥煤基低碳能源、光伏能源、鑫谷光电半导体照明、富邦德石油机械制造等科技项目,取得“煤炭地下气化产业化关键技术”、“超低温丛式井大型石油钻机研发生产”等专利成果300余项。主动为企业提供专利咨询、申请、资助、保护等一条龙服务。两年来,为200余家企业办理专利费用减缓500多项,金额近300万元,支持61家科技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为充分发挥廊坊区位优势,用足、用好北京专利成果资源,围绕廊坊发展和企业创新的需求,主动谋划引进专利,开辟了北京科技协作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多个专利资源引进渠道,利用项目对接、定单式开发、合作开发、兼任技术顾问等形式,每年向廊坊推荐转让技术项目和专利成果500多项。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
本月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