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2012年科技工作,沧州市科技局认真谋划,积极筹备,重点实施以下六项措施,实现科技工作新突破。
一、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围绕石化、管道装备、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以引进、转化新技术和新成果为主线,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增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承纳推广的能力。依托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渤海新区,建设管道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和海洋成果转化基地。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高端、高压、高附加值的管道及其配件,支持大型液压机组、数控机床、高端钻采设备等产品的引进与研发;精细化工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开展染料、颜料、医药中间体、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精细化学品引进与研究;海洋成果转化基地,制定并实施《沧州市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开展海水增养殖技术、海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等引进与开发。二是实施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难题。重点组织实施大口径高钢级X100螺旋埋弧焊钢管、精密高效数控机床等重大科技项目。同时,继续加强与国家、省级科技计划和“十二五”规划的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
二、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精细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新能源薄膜成果转化基地,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基地聚集。制定推进高新区发展的意见,支持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四大核心产业项目,支持高新区企业与院校建立产业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开展高新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及科技招商活动,帮助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二是组织实施高新技术项目。重点组织实施锂电隔膜、节能环保活塞等重大项目。三是培育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对培育的100家创新型企业,加大项目支持和服务力度,开展对标活动,引导支持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将创新型企业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年内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
三、拓展科技交流与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面向行业高端、国内领先、国际前沿,全方位开展科技招商,高起点引进,高端位嫁接,强化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一是不断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在继续抓好河北华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和实施河北运贸、力源活塞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同时,围绕管道装备、精细化工、电线电缆、新材料等行业选择有一定规模、合作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的项目,积极向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力争列入国家和省级计划,并着手培育和打造第二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二是举办校企对接活动。组织管道装备、化工、枣等产业100家企业与20家国内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年内签订技术合作协议20项以上。三是加快与京津转制院所、高科技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军工企业的合作,吸引京津实验室、研发中心、科研团队进驻沧州市产业聚集区,促进高新技术向该市转移,打造新的产业集群。
四、完善各类科技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增强沧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建设工作。突出平台支撑发展、整合资源和转化成果的作用,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占领科技制高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推进科技研究开发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发挥研发平台在建设沿海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新建企业研发中心10家,总数达到20家。进一步完善研发中心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围绕化工、管道装备业、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建立行业院士工作站,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二是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级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引导创新服务机构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国家级孵化器重点支持管道园区建设,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抓南皮、孟村、黄骅3个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重点行业促进中心建设,规范管理,力争1家纳入国家、3家纳入省级管理序列。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创新,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集成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构建质量效益型农业体系。一是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依托30家星火科技专家大院,疏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渠道。推广小枣浆烂防治、农作物节水技术等30项技术。二是加强农业技术创新。重点支持梨、枣业绿色无公害种植及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动植物新品种引进选育、畜禽水产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农作物节水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盐生植物适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继续推进枣、棉花、鸭梨、水产养殖、冬枣精品果园6个园区上档升级,年内新建2个园区,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六、多点齐发,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一是大力贯彻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府采购优先选用认定的创新产品等国家、省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优惠政策。二是实施沧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及沧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培训班等措施,鼓励资助发明创造,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专利申请奖励机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递增10%,发明专利、职务专利递增15%;通过对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育,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开展专利提升行动,力争消除30家企业零专利现象;通过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重点打击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应用环境。力争21家商贸流通企业成为省无假冒专利示范单位。四是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国家和省级科普基地,认定市级科普基地15个左右,不断完善其功能,发挥其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国家、省制定的各项科技政策、企业科技创新先进经验、科技创新带头人典型事迹和重大科技活动,大力弘扬科技创新,提高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