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WAP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阅读内容

廊坊市立足区位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调结构转方式实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1-09-01 00:00:00    点击:分享:

  

廊坊市充分利用背靠京津两大科技高地的区位优势,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牢固树立技术为王意识,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载体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眼提升科技创新承载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实现廊坊产业结构的变“轻”变“绿”。今年前6个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4%。5年来,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30%,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92%,财政收入增长了164%,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0%。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
  廊坊市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廊坊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给予政策扶持,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出了人才来了能创业、项目来了能转化、资金来了有投向、综合服务有保障的科技发展政策环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率连续5年在10%以上,廊坊市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呈现了多项世界级的“廊坊创造”:世界第一块5.7平米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世界第一只通用型LED多面发光体灯泡,世界第一台磁场强度为0.45T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世界第一台嵌入式双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等。
  二、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廊坊市制订了《廊坊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廊坊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廊坊市推动产学研合作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给予新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孵化器10万元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强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0家,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科技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今年上半年,全市研发平台取得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科研成果55项,取得专利技术近千项,获得授权464项。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孵化场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300家。
  三、加快发展创新经济,建设环首都科技孵化带
  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才能更快。廊坊市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机遇,谋划建设了以中科廊坊科技谷、清华科技园、燕郊东湖国家级孵化器和在建的廊坊新兴产业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广阳、安次、三河科技成果孵化园区等为点,固安园区、永清园区、廊坊开发区、香河园区、大厂工业区、燕郊高新区等为面的环首都科技孵化带。廊坊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签署了《区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近百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胚胎移植、纳米静电纺丝技术、煤粉添加剂等近千项技术和项目在廊坊得到了实施转化和应用。中科院理化所、热物理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空间科技中心、生态中心、网络中心、大气中心、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中试基地和成果转移中心相继落户,吸引了“LED芯片”等一大批重大高科技项目。今年1—6月份,全市输出技术超过5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和50%。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成为技术交易的热点领域,所占比重超过90%。
  四、以科技项目为突破,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坚持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以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推进新奥集团“煤催化气化关键技术”、三河天久实业公司“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等一批重大前沿项目,推进信息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基金产业集群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走在全省前列。在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同时,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加大科技专项实施力度,通过引导企业实施“对标行动”,大力研发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实施100多个重大企业技改项目,促进了霸州钢铁、大城保温建材、文安人造板、三河印刷装订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了产品由中低端为主向高端为主的转变。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
本月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