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沧州市科技工作围绕着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科技资源向“高、精、尖”项目和技术倾斜,形成了全市工业企业竞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向心力。5年间研发科研项目700多项,仅2006年至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即获得专利授权2170项,有效增强了科技创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制造、钢铁、电力能源、机械设备、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得以竞相步入发展快车道。
针对精密铸造、汽车模具、机械加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科技部门支持企业引进智能化控制等先进技术,提高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针对装备制造业高端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支持优势企业引进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沧州精诚伟业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从日本和外省引进智能化控制专业人才,投入研发经费600余万元,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冲床,极大地提升了本市机电设备研发和制造水平,带动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共有包括智能化控制、PVC深加工、TDI工艺国产化技术引进与研发在内的30个重大专项落户沧州。
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多次举办不同形式的校企对接会,重点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燕山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重点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分院、院士工作站。同时,组织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结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与国内的7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联系,引进专家360多名,开发、研究项目700多项,取得成果320多项,建立联合体80多个。
2007年,沧州市精心挑选河北新宝丰线缆有限公司、河北华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华戈集团、河北力通联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沧州那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全力支持帮扶其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三年来,10大企业研发中心投入研发经费3.35亿元,引进人才近900名,开展科研课题72项,其中,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8项,获得专利61项,新增销售收入28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一大批科研成果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东塑集团研发出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的核心材料锂电隔膜,这一项目为国内首创,在世界范围内只有美国和日本的两家公司能生产;河北华戈集团研发的DMSS工艺优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大集团的垄断,产销量跃居世界首位;宏润公司研发的5万吨热挤压钢管液压机组项目,为全世界最大吨位液压机组。项目实施后,不仅极大提升了企业产能,而且缩短了我市管道装备产业迈向高端、高压、高附加值的进程。
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化工、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8%;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