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WAP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阅读内容

“十一五”期间邯郸市科技工作成绩斐然

发布时间:2011-04-25 00:00:00    点击:分享:

  

“十一五”期间,邯郸市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着力推进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12项,其中9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92%;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115项,新兴铸管“大型离心球墨铸管机”被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全省唯一;共荣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6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奖56项(含省长特别奖2项)。二是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全市共有30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3.4亿元。邯郸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2010年全市新材料总产值达230亿元。该市被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办公自动化耗材、碳纤维、特种气体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晨光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该市在创业板上市的首家高新技术企业。派瑞科技园、高端制管、天然提取物等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5%,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力量。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快速壮大。共为中小企业争取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182项,争取创新资金1亿多元。其中2010年争取资金4390万元,超上年总额122%。河北硅谷的“国产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项目列入2010年国家863计划,实现了该市民营企业承担863项目历史性突破。同时,市级科技经费逐步向科技型企业倾斜,成功创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培育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规模化、集群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四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共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6家,培育认定市级中心25家;创建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和省级中心5家;整合全市高校及科研院所仪器设备1635台,总值1.8亿元以上,支撑全市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五是科技招商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组织举办市校合作项目招商洽谈会等活动,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国家机械研究总院、中国农机院、中国铸造协会、广西玉柴、航天集团等50家高校、大院大所、大企业大集团、行业协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共签约合作项目125项,技术交易及合作资金56亿元,为支持东部振兴、促进产学研结合奠定了基础。六是全市科技整体实力显著提升。2008年邯郸市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并荣获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地级市)第十名;2009年全市17个县、区(市)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武安、永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县(市);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工业达到49%,农业达到51%,主要科技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荣获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市。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
本月排行TOP10